蘋果2日發布2017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在前三個月中,蘋果的收入和利潤均出現同比增長,這是繼上一季度以來,蘋果連續第二個季度給出增長的業績,同時,蘋果還預計下一季度業績繼續小幅增長,這也進一步確立了蘋果已經從去年連續三個季度業績下滑的陰霾中暫時走了出來,重新回歸業績增長軌道。
但這份不算太差的財報依然不能讓蘋果自身和外界滿意,營收增長絕大部分依然歸功于iPhone的銷售,該季度中,iPhone的銷量實際上出現了小幅下滑,但來自于iPhone銷售的營收卻出現小幅增長。蘋果曾經的業績增長引擎中國市場,在本季度營收繼續同比下滑14%,成為蘋果財報中歸類的5大區域中唯一一個出現下滑的銷售地區,大中華區在該季度的營收繼續低于歐洲地區,未能重新成為繼美國市場外的第二大銷售市場。
盡管如此,一個無法忽視的事實是,蘋果依然是全球市值最大,盈利能力最強的公司,其強大的資金實力,讓其具備撼動任何一個行業的能力。近期關于蘋果要收購特斯拉、迪斯尼的傳言不斷。去年,Tim Cook便向外界承諾,蘋果正在找尋新的增長方向,目前外界已知的有包括無人駕駛、智能家庭助手等,創新一直是蘋果引以為傲的公司基因,也是外界對其的期待,如今,蘋果被競爭對手趕超的趨勢日益顯著,過去領先對手一大截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這也倒逼蘋果必須要通過不斷創新,拿出讓外界驚嘆的產品,才能在長期立于不敗之地。
iPhone 7銷售繼續支撐蘋果業績
該季度中,支撐蘋果業績的依然是iPhone,蘋果最新款iPhone產品iPhone 7在該季度中總共賣出了5076萬部,雖然略低于去年同期的5119萬部,但銷售收入卻小幅增長1%至332億美元。
毫無疑問,蘋果的銷售收入依然驚人,但比起其歷史最佳業績依然有所遜色,2015年第二季度,蘋果曾創下了近600億美元的單季收入記錄,本季度要比記錄最高水平少了近50億美元。
蘋果首席執行官Tim Cook表示,iPhone 7銷量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最近有太多關于iPhone 8的傳言,導致很多人等待更新一代的iPhone上市,而影響了iPhone 7的銷售。
iPhone銷售依然為蘋果業績提供主要支撐
盡管業績依然主要依靠iPhone的銷售來支撐,但一個積極的跡象是,iPhone銷售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在本季度中有所降低,約為62.9%,小于上季度高達70%的比例。
IPhone銷售收入占比下降的同時,是服務類收入的上升,在本季度中,蘋果從服務中獲得的收入為7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18%,目前,服務部分收入是蘋果僅次于iPhone銷售的第二大收入來源,并且是除其他產品業務外,增長最快的營收組成部分。服務收入主要包括蘋果商店、蘋果Care、蘋果支付等服務收入。
Tim Cook稱,在本季度中,蘋果在其生態系統中新增的付費賬戶比過去任何一個季度都要多。
但起碼從目前的營收規模比較來看,蘋果的服務收入還難以接棒iPhone,成為蘋果業績支撐的主要支柱,服務收入僅為iPhone銷售收入的五分之一。
對于蘋果的其他產品線,本季度幾乎毫無亮點可言,iPad無論從銷量還是銷售收入來看,都出現兩位數百分比的同比下滑,Mac的營收出現了14%的增長,主要歸功于Mac產品線的更新,對于其最新的硬件產品蘋果手表,蘋果依然沒有將其營收單獨列示,僅歸于“其他產品”項目內,該營收類別第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31%,但該部分同時在蘋果整個營收中的比例也是最小的,僅為不到6%。
中國市場銷售下滑趨勢仍在惡化
本季度中,蘋果在中國市場的營收繼續同比下滑14%,上一季度,這一下滑比例是12%,由此可見,蘋果在中國市場的銷售下滑的趨勢仍在不斷惡化。
背后的主要因素是,在本土品牌崛起的同時,蘋果在中國市場的吸引力已經遠不如從前,研究機構Counterpoint第一季度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在2016年最暢銷機型排行榜中,蘋果iPhone 6S所占市場份額僅2%,排名第一的是國產手機Oppo R9,市場占有率達4%。這也是自2012年以來,蘋果iPhone首次跌出最暢銷機型榜首。
從全球范圍來看,iPhone的份額也在國產品牌的沖擊下不斷下降,根據IDC的報告顯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蘋果iPhone份額第一季度由去年同期的15.4%下降至14.9%,華為的份額由8.4%上升至9.8,OPPO的份額由5.8%上升至7.4%。
在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議上,Tim Cook將蘋果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歸咎于匯率的波動,稱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該季度中貶值5%。
中國市場曾短暫超越歐洲市場,成為蘋果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市場
在銷售連續下滑的同時,中國市場也開始重新落后于歐洲市場,成為蘋果的第三大市場,在2015年大部分時間,中國市場超越了歐洲市場,成為僅次于美國的蘋果第二大市場,從目前的趨勢來看,或許很難在看到中國市場再度超越歐洲市場。
龐然大物的下一步
在討論蘋果本季度業績的同時,外界對其的另一大關注點在于,蘋果已經發展成了一個巨型企業,無論是從市值還是現金流來看,都是任何一家其他公司所無法比擬的,接下來蘋果想要做的任何事,都無疑將對具體行業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從市值來看,蘋果7000多億美元的市場無人能及,谷歌(微博)母公司Alphabet距其還有100多億美元的差距,蘋果2000多億美元的現金流已經比標普500指數中的大部分科技公司的總市值還要大。
近期,關于蘋果收購特斯拉、迪斯尼的傳言不斷,從業務角度來看,這些收購消息并非完全不著邊際,在蘋果自身增長乏力的情況下,尋求外部增長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案。
去年10月,Tim Cook曾向外界承諾,要尋找到新的增長途徑,從目前外界獲得的已知信息來看,蘋果至少在無人駕駛,家庭智能助手等領域進行嘗試,其背后的推動力都是人工智能技術。
然而在人工智能方面,蘋果卻已經落后于同領域中的其他大型科技公司,對于最頂尖的人工智能人才而言,谷歌、Facebook等公司永遠是他們的第一選擇,而蘋果只能位居第二集團,這無疑不利于蘋果在這一輪人工智能競賽中搶得有利位置。
從第一代iPhone誕生至今,蘋果借助這款劃時代的產品,成就了非凡的業績,同時也走上了過度依賴單一產品的被動境地,過去的蘋果一向以創新引領行業發展而著稱,但近年來,蘋果在創新方面乏力的跡象愈加顯著,iPhone從最早面世時的顛覆行業的驚艷,到如今被競爭對手趕超,只有不斷創新,拿出讓外界驚艷的產品,才能在長期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