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廣東省人民醫院與廣東高州市人民醫院共同上演一場直播“大片”:
      高州市人民醫院心外手術室里,醫生主刀進行心臟腔鏡手術;在相隔近400公里外的廣東省人民醫院
八爪魚網絡,專家通過觀看大屏幕上5G傳輸的實時超高清手術畫面,對高州市的手術進行遠程指導。
      在這場手術前,醫院使用到了自主研發的全自動AI去噪以及建模軟件,一鍵完成建模,耗費時間從2-6小時縮短至兩分鐘以內,并自動生成3D打印機可識別的3D數字心臟模型(STL格式),直接用來打印出實體1:1心臟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醫院網站解決方案,手術的AI技術部分是由廣東省人民醫院特聘顧問史弋宇教授帶領團隊參與。史弋宇是圣母大學計算機系終身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天雨傳媒,并兼任電子系終身副教授。
	
	中國完成首例AI+5G心臟手術
      今年1月初,新智元報道過史弋宇教授被兩名劫匪搶去汽車,在不到24小時之內,靠手機發動應用程序和“貪心算法”成功將車找回,新智元的讀者應該有深刻印象。
      這次參與全國首個AI+5G手術,史弋宇籌備了一年時間,手術成功也讓AI在醫療領域更加落地。
      目前,廣東省人民醫院已經跟廣東移動、華為合作,實現5G全覆蓋,室外網絡由4G跨越到5G,用戶體驗速率由80Mbps提升到800Mbps,達到與有線光纖網絡相當的體驗。
      對于AI,雖然近年來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取得了飛速進展,但在實際臨床中的應用卻非常有限。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工智能還缺乏足夠的可信度和可解釋度來完全取代醫生進行自動診治。?
      史弋宇說,團隊目前階段主要著眼于人工智能在醫療系統中的輔助作用來幫助其盡快落地。例如在本次遠程手術指導中采用到的面向人工智能的圖像壓縮傳輸,智能影像去噪,以及智能心臟建模,都是以為醫療專家更方便,更快捷,更準確的診治為目標。,